2025-03-01
范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 ... [详细]
(通用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教学目标: 知道这首诗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画的画《春江晚景》图上的一首题画诗。简单了解苏轼诗的艺术风格。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激发学生对诗歌文化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说出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词,而且我们还一起学习了杜甫的诗歌《绝句》,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生一起背诵) 很好!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总是以它特的生命之色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呀可是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以及散文方面都颇有造诣,与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2、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苏轼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苏轼这位大诗人,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两首诗,谁能背出来!好请你来指名背诵《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们一起来一遍师生一起诵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生一起说」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来进一步领略他特的诗风吧! 二、出示图画 欣赏交流 师:请大家看这幅画喜欢吗?好那请你仔仔细细地欣赏,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生:这是一幅春景图生:春天的景色很美师:说的很好这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那你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生答师:对(惠崇)请大家一起大声说出来生齐读惠崇师简单介绍:他是宋代的一名和尚,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这幅画是惠崇所作,但是这首诗呢是苏轼看完这幅画以后在画上题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就是《惠崇春江晚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的内容师板书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先自己练习朗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好吗? 2、谁能准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朗读 3、读的不错流畅还有韵味。那么,请大家边朗读边看图,哪些诗句描写的景色是你在图上可以看到的呢?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 4、师:具体写了画上的哪些景物?请你动动手,用笔画一画生:竹子桃花春江水鸭子芦蒿师:很好那整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呢生:很美感觉春天的'景色很美我很喜欢把你的感觉通过朗读能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生朗读师:太棒了!老师感觉你读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5、这幅画呀很美!诗人苏轼非常喜欢,他仔细欣赏一番,不仅写出了画面上所画的景物,还由画面的景物产生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请大家看看,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而是作者靠着想象写出来的呢?(河豚)生: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师:对的这首题画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了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河豚生活在近海,每到春季江水上涨的时候,便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然后再游回到近海。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这首诗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画面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6、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全诗,仔细想想,作者的想象之笔还落在了哪些字眼上呢?请你再认真读读第二句,动动手,画一画。 生:暖知鸭子感觉到了水温的变化,这是作者自己的想象,这一想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合图画讲述诗歌大意 1、同学们看着这幅图,讲讲诗歌的大意,好吗?谁来讲 2、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请 五、延伸拓展 苏轼的名诗名文何其多啊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诗句!再背一背你积累到的名师名文。 好下课 2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通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 4、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5、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有关春天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目,知作者并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3、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题的.诗。 二、生字教学 蒌蒿(lóuhāo)河豚「tún」 三、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读顺; 2、出朗读节奏。 四、检查读诗情况,听录音后画上节奏。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想象的」 五、再自由读诗,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2、出问题。 诗意:竹林外开着三两枝鲜艳的桃花, 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和了。 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 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3、全体朗读诗歌 4、这画上,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5、诗人,画家为什么要写、画这些景物? 六、欣赏“正是河豚欲上时” 1、“正是河豚欲上时”哪一个字写出河豚具有怎样的心情? 生答:“欲”字写出了河豚急切的心情。 2、讲讲要上来的想到什么?知道什么?想干什么? 3、这么美的诗,请问诗中哪句是想象的? 4、这么美的春天在哪里? (在惠崇和尚的画里,在苏轼先生的诗里,这就是绘画与诗歌的魅力) 5、放手学生自由讲诗、画画。 七、背诵诗歌 八、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这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表明春天即将来临。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3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 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 :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 范读(出示课件) 3、 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4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作业 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5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五、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喜爱春天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江南春》。 一、揭题导入。 1、出示题目:江南春。(解题:长江以南叫江南。) 2、板书作者:杜牧 3、师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牧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2、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千里莺啼、山郭、烟雨中") 3、谁能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千里江南,支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4、江南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会画的同学上台来画画。其它同学在下面自己画画。(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江南、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5、请大家带着热爱的语气齐读这首古诗。计出江南的生机勃勃。读出江南的如诗如画。 四、延伸拓展。 1、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写江南春天的诗呢? 2、出示几首课内外学过的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河暖睡鸳鸯。 3、以读诵为主。 五、小结 《江南春》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赞美了春的美好,江南的美好,这就是 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莺、树、花 眼前 酒旗风 试用期转正述职报告内容江南春 烟雨中 美 过去 多少诗 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学生代表毕业典礼致辞(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7、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学法 一.读出景物,想象画面。 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三.读出感情,走进诗中。 五、拓展练习 给学生发练习单,结合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诗圣杜甫的《江畔步寻花》。 江畔[pàn]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tí]。 思考: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读一读,诗中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飞花令 师:人生自有诗意在,春城无处不飞花。现在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依然很受欢迎,在这立春伊始、万物初生的季节,我们也来一起“飞花令”感受诗词的美好吧!说说带有“春”的诗句来。 七、推荐阅读 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课下孩子们给古诗配一幅画,背诵并默写。 找描写春天的诗,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诗人笔下春天的无限美好。 老师还要推荐大家阅读《唐诗三百首》,希望孩子们多读,多背,多积累,读中国诗,传承中国文化,做优秀的中国人。下课。 7教学目标: 1. 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 ; 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 .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 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 .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 1 )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 产卵。 ( 2 )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 3 )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 , 正是 河豚 欲上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8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默写古诗《绝句》,导入新课 1.学生默写古诗《绝句》,同桌相互修改。 2.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书写课题中的“惠、崇”二字。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意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其意思。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指名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1.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指导学生书写:芦、芽、短。 3.深入古诗想画面。 「1」理解“蒌蒿”“芦芽”“河豚”的意思。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2」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的内容。 「3」指名说说古诗的大意。 「竹林之外的桃花刚开放了三两枝,江水变暖,水里的鸭子最先知道。岸边蒌蒿遍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产卵的时节。」 「4」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4.全班齐读古诗,试着进行背诵。 四、难点探究 1.“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点拨:这是诗人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逆流而上产卵繁殖的季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诗人抓住了画面上的几枝桃花、江水中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小组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古诗。 2.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桃花 鸭 蒌蒿 芦芽 河豚 |
2025-03-01
范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 ... [详细]
2024-08-06
模板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合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行为。那么大家知道合法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模板篇1 ... [详细]
2025-03-09
「15篇」转眼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工作内容,有新的工作目标,是时候认真思考策划书如何写了。那么你知道策划书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 [详细]
2025-03-10
合集4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协议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协议能够成为双方当事人的合法依据。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协议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 [详细]
2024-07-27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 ... [详细]
15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通知,通知是一种下行性常用公文,其使用不
精选模板汇总七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用到通知的地方越来越多,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
9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通知的情况越来越多,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用通
关于集合8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通知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告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
(精选8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通知,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
猜成语答案集锦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分享了猜成
(精选2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