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
模板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场景和场合需要用到合同,签订合同可以使我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那么大家知道合同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模板,欢迎大家 ... [详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与收藏。 1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直尺 硬币 米尺 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2整体感知: 长度计量单位,特别是用毫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因为长度单位是抽象的,靠教师很难使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课堂多活动、多操作。同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 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 1 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 跳绳长 2 厘米。 课桌高 7 米。 粉笔长 75 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车工技能比赛实操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4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建材销售合同范本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③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随堂练习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布置作业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5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汇报。 (7)共同完成书P22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dm”(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做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质疑。 讨论完成:书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书P23做一做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 粉笔长75()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同桌互量从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长?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6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看谁找到得多? 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吗?(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 生:毫米做单位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明确毫米的作用,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探究毫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这个猜测? 学生自己数1厘米中间的小格。 (课件放大直尺图)再次验证 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声:1厘米=10毫米1cm=10mm [设计意图:在观察、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究毫米与厘米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学习分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猜一猜这个饮料盒的吸管大约有多长?为什么? 学具袋中拿出吸管。每个同学先估计长度?再实际测量?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2、建立1分米表象,实际估测 师:请你在直尺上找1分米,自己想办法记住1分米有多长。 生1: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2: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3:15厘米到25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师:你能估计桌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 为什么用分米做测量单位? 生:毫米、厘米作单位小、米做单位太大,分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来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的同时掌握分米与厘米的进率。] 3、研究分米、米之间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请用手势比1分米,手势比1米,猜几个1分米是1米那么长呢? 生:10分米是1米。 师:利用这把米尺来数一数验证,你还可以怎么验证? 生:可以计算,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师: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 生:1米=10分米1m=10dm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这些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请用手势从大到小排排队?你能发现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十进制) [设计意图:通过把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使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一个整体认识,进一步巩固了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用手指来表示长度单位,利用较形象的东西辅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千米、尺、寸、英尺、纳米等)你可以去上网查找、咨询家长等方式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你可以将自己找到的相关知识展示在教室里,大家可以相互来学习。 2、第二项任务,就是大家课后自由选择物体,选定测量的工具,先估测,在实际测量,选择合适的单位,记录下测量结果。老师推荐一个表格给你们。 |
2024-07-28
模板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场景和场合需要用到合同,签订合同可以使我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那么大家知道合同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模板,欢迎大家 ... [详细]
2024-11-21
一、述职报告的功用1、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评估、任免、使用干部的依据;2、述职者本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素质的一个途径;3、领导干部与所属单位群众之间的思想感情和工 ... [详细]
2024-08-23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 ... [详细]
2024-09-17
培训机构劳动合同范本_劳动合同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合同的法律效力与日俱增,合同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 [详细]
2024-09-17
(精选17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 [详细]
15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通知,通知是一种下行性常用公文,其使用不
精选模板汇总七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用到通知的地方越来越多,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
9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通知的情况越来越多,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用通
关于集合8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通知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告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
(精选8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通知,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
(通用6篇)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工作问题,
7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
【荐】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