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3
「15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尊敬的领导:您好!本 ... [详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材简解: 本活动来源于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目的是让幼儿按照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从而能增进宝宝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小班的孩子刚刚脱离家庭,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对这些常见物品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宝宝送物品》这一活动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送一送形成对生活中常见物品更准确的认知并能在此基础上为不同人物匹配物品。 教案目标: 1、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2、愿意参与为家人送物品的活动。 重、难点: 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教案准备: 1、教具:图片:手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人物图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学具:幼儿操作纸、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拐杖、女士包、领带等。(幼儿人手一份)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活动从实际生活出发,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送一送形成对生活中常见物品更准确的认知并能在此基础上为不同人物匹配物品。 设计思路: 活动开始我通过谈话,幼儿园教案引导幼儿回忆,迁移生活中的经验,分辨常用的一些物品,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人,并引导他们去发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操作又分为个别操作和集体操作,引导幼儿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进一步认识物品与人之间的联系。最后是集体检验纠错,利用幼儿间的个别差异来进行纠错。 教案过程: 1、了解物品与人的关联性。(3分钟)出示人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图片。 师:看,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进行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从他们身上的不同物品就可以看出他们是谁了。 师:看,家里的手套都乱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找不到自己的手套了,谁能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手套? 小班幼儿已经初步具有观察的经验,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能通过人物身上的物品分辨出人物的不同身份。同时,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2、宝宝送物品。 (1)个别幼儿送物品。(3分钟)请个别幼儿送手套并讲述原因。 师:你是怎么送的?为什么要这么送? 教师小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套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手套的不同特征就可以看出来了。 用同一种物品——手套来引导幼儿通过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方法来判断手套送给谁。 消防安全保障方案应该由谁拟定(2)全体幼儿送物品。(12分钟)师:家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物品,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是什么。 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师:我们一起来送一送,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东西放到他们下面,记住一边送要一边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送。 幼儿送物品并讲述原因。 幼儿集体操作时,教师所选材料有了递进,有一组(4双鞋子)同类的物品,还有一些其他特征比较明显的物品,如拐杖、领带等。引导幼儿在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判断,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这一目标的达成。 3、展示幼儿作业,集体检验。(2分钟)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送的?为什么要这样送?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纠错。 评价幼儿作业时,先选用操作正确,比较有序作业进行点评,再选用一些比较典型的作业,引导幼儿自评,利用幼儿间的差异资源进行互评。 宝宝送物品活动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目的是让幼儿按照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从而能增进宝宝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小班的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对这些常见物品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宝宝送物品》这一活动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送一送进一步认识常见物品,并能给不同人物进行匹配。 教师在教学具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在教具方面,首先选用一组同类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方法——比较,同一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物品该送给谁。在幼儿操作材料方面,又有了递进,用了一组同类物品,另外还选了4个特征较明显的.物品,难度有所提高,对幼儿更具挑战性,幼儿对判断物品的关联性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判断物品该送给谁,不仅可以通过比较,还应从实际生活出发,明白物品的用途,从而进行判断。 宝宝送物品教案2活动目标 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进行归类。 2、增进幼儿及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 幼师实习生园长评语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人手一本,配套贴纸。 2、实物手套、拐杖、公文包、老花镜、围裙、杯子(大、中、小)。 3、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客人,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呢? 爷爷,拄着拐杖慢慢地走进来,把拐杖放下; 奶奶,戴着老花眼镜走了进来,把眼镜放下; 爸爸,夹着公文包进来了,把公文包放下; 妈妈,围着围裙在厨房做饭,把围裙拿下。 (2)师:你知道是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幼儿进行观察并回答) 2、宝宝送物品。 (1)请一幼儿上前将爷爷的物品送给爷爷。(提问:他送的对吗?如果不对,你觉得应该是送给谁的呢?) (2)请几名幼儿上前将物品依次送给爸爸、妈妈、奶奶,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物品送的对不对。 (3)出示《幼儿画册》:在这里也有四个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呢?(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 (4)出示配套贴纸:在老师这里也有很多的物品,都是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把什么东西送给谁呢? (5)教师进行示范:公文包是送给爸爸的,男式手套是爸爸的…… (6)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物品与人的关系,幼儿特别感兴趣,学得也比较轻松,很快就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接着我又让幼儿自己操作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匹配,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既高兴又学到了知识。 宝宝送物品教案3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2、愿意参与为家人送物品的活动。 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改进措施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重点难点: 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活动准备: 1、教具:图片:手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人物图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学具:幼儿操作纸、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拐杖、女士包、领带等。(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出示人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图片。 师: 看,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进行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从他们身上的不同物品就可以看出他们是谁了。 师:看,家里的手套都乱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找不到自己的手套了,谁能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手套? 小班幼儿已经初步具有观察的经验,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能通过人物身上的物品分辨出人物的不同身份。同时,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2、宝宝送物品。 (1)个别幼儿送物品。(3分钟)请个别幼儿送手套并讲述原因。 师:你是怎么送的?为什么要这么送? 教师小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套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手套的不同特征就可以看出来了。 用同一种物品--手套来引导幼儿通过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方法来判断手套送给谁。 (2)全体幼儿送物品。(12分钟)师:家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物品,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是什么。 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师:我们一起来送一送,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东西放到他们下面,记住一边送要一边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送。 幼儿送物品并讲述原因。 幼儿集体操作时,教师所选材料有了递进,有一组(4双鞋子)同类的物品,还有一些其他特征比较明显的物品,如拐杖、领带等。引导幼儿在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判断,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这一目标的达成。 3、展示幼儿作业,集体检验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送的?为什么要这样送?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纠错。 评价幼儿作业时,先选用操作正确,比较有序作业进行点评,再选用一些比较典型的作业,引导幼儿自评,利用幼儿间的差异资源进行互评。 课后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目的是让幼儿按照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从而能增进宝宝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小班的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对这些常见物品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宝宝送物品》这一活动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送一送进一步认识常见物品,并能给不同人物进行匹配。教师在教学具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在教具方面,首先选用一组同类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方法-- 比较,同一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物品该送给谁。在幼儿操作材料方面,又有了递进,用了一组同类物品,另外还选了4个特征较明显的物品,难度有所提高,对幼儿更具挑战性,幼儿对判断物品的关联性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判断物品该送给谁,不仅可以通过比较,还应从实际生活出发,明白物品的用途,从而进行判断。 小百科:物品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泛指各种东西或零星的物品。 |
2024-08-03
「15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尊敬的领导:您好!本 ... [详细]
2024-08-09
基本解释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 ... [详细]
2024-08-02
一、通告的种类通告按用途可分为周知性(事务性)通告、规定性(制约性)通告两大类。(1)周知性(事务性)通告。即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需要周知或需要办理的事项,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 ... [详细]
2024-07-31
范文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 ... [详细]
2024-08-02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述职报告吧!怎样写述职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 ... [详细]
(精选9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需要使用讲话稿的场合越来越多,讲话稿一般是开会前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
范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通常
(精选4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讲话稿的情境愈发增多,讲话稿是指把在一定场合下所要
范文(精选14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
通用版简单班规细则一 一、纪律方面1、按时上课,预备铃声响后立即回到教室,做好课前
11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听到写报
2022集锦1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